遠古時期,遵義一帶即有人類棲息繁衍。在桐梓縣巖灰洞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遺址發現的人類牙齒化石,經科學測定,為距今20.6~24萬年。桐梓縣馬鞍山新石器時代人類遺址中,也發掘出大量石器骨器,還有豐富的用火遺跡,年代距今為1.8萬年。在赤水河流域的赤水市和習水縣境內,也先后發現許多石斧、石錛、石網墜等古人類工具。公元前八至五世紀前后的春秋時期,現在的遵義市所轄地域,先后或分別屬于牂柯、巴、蜀、鱉、鳛等邦國。戰國時期,今遵義一帶屬于“大夜郎國”的范圍。西漢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置犍為郡,郡治鱉縣,即在今遵義市中心城區附近。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于夜郎地置牂柯郡,作為邦國存在了250多年的“夜郎國”之名從此消失。此后,作為郡縣行政建制的的“夜郎郡”、“夜郎縣”之名曾多次出現,與今遵義有關的,一是唐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所置的夜郎縣,在今桐梓縣境,為珍州的治所。二是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珍州置的夜郎郡,治所即在這個夜郎縣。至德二載(公元757年),大詩人李白被“長流夜郎”就是這里。這個夜郎縣之名到五代時期廢除,北宋時期復置,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又廢,計先后存廢達480年。此后*歷史上再沒有出現“夜郎”郡縣之名。作為二級政區的州、郡名稱,歷代屢有變更。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將隋代的郎州改名為播州,領轄今黔北的大片地域。播州之名,歷經五代、宋、元到明朝末葉,存在了962年。所以人們常習慣用“播州”來代稱古代的遵義。 唐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將播州所領的羅蒙縣改名遵義縣。這是“遵義”名稱最早的出現。遵義之名沿用至今已有1364年。除縣名外,歷史上曾有過遵義砦、遵義軍、遵義軍民府、遵義府、遵義專區、遵義行政公署、遵義市等建制名稱。播州從唐末到明末的725年間,為楊氏土司所世襲統治。明萬歷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平播之役”后,取消土司制度,實行“改土歸流”,于次年分播州為遵義、平越兩個“軍民府”,分別隸屬四川、貴州兩省。清康熙年間取消“軍民”二字,直稱遵義府。今遵義市大部分地域屬于這兩府,還有部分地域屬于石阡府、思南府。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遵義府由四川省劃歸貴州省管轄。直到民國初年,廢除“府”的建制。民國24年(公元1935年),貴州省設11個行政督察區,黔北十余縣為第五行政督察區。1949年11月,遵義解放,“第五行政督察區”改為遵義專區,后稱遵義地區,為省政府派出機構,并以原遵義縣城區為基礎新建遵義市。此后的數十年間,遵義地區領轄的縣市曾有少許變動。1997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遵義地區改建為遵義市(地級市,1997年11月掛牌),原遵義市改建為紅花崗區,原遵義地區領轄的縣、自治縣即歸新建的遵義市領轄;赤水市、仁懷市為省轄市,由遵義市代管。2004年,經國務院批準,由紅花崗區和遵義縣北部劃出部分地區,在原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基礎上,新成立匯川區。至此, 全市共轄2區、2市、8縣和2民族自治縣,即:紅花崗區、匯川區、赤水市、仁懷市、遵義縣、桐梓縣、綏陽縣、正安縣、鳳岡縣、湄潭縣、余慶縣、習水縣、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和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地下水資源:全市地下徑流量為43.89億立方米,占地表(河川)徑流量的24.4%,人均占有水量約700立方米。據水文地質計算資料,全市天然水資源共有1054萬噸\日,約合38億噸\年。
水能資源:全市可供開發的水能資源為428萬千瓦,已開發的水電裝機容量70.58萬千瓦。全市每平方公里蓄水能量比全國平均數高出49%。在烏江干流的水電開發中,隨著“西電東送”戰略的實施,市內烏江渡電站的擴機和構皮灘電站的建設,全市的水電裝機容量將達600多萬千瓦。
水質:據歷年市內77個水質點654次采樣化驗分析表明,全市水質基本良好,多數未受污染或只有輕度污染。有毒有害成分只在少數河段出現。絕大多數屬于礦化度不大的中硬水,水離子總量一般為200~350毫克 \ 升,總硬度多在80~140毫克(氧化鈣)\升之間,水質呈中性偏堿。各河年平均輸沙量呈增加趨勢,水土流失面積5000多平方公里,約占土地面積的15%。隨著流域植被的改善,水土流失情況在逐步緩解。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企業經營機制的建立和完善,遵義已形成冶金、電器、卷煙、釀造等為主導支柱產業,以機械、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等為代表的后續支柱產業,門類較多的工業經濟體系,結構較為先進的新興工業城市。在工業發展中,不斷涌現出一批在國內同行業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骨干企業和企業集團。遵義鐵合金廠是全國*錳系列合金生產企業,低碳錳和錳合金產量居全國首位。貴州鋼繩廠是全國*鋼繩專業生產廠。遵義鈦廠是全國*并*具備僵流程工藝的海綿狀金屬鈦生產廠,產量居全國之冠。貴州航天工業總公司生產的航天牌汽車暢銷全國。遵義長征電器公司是全國五大電器生產基地之一,有149個系列。539種高低壓電器產品遠銷27個國家。遵義卷煙廠是全國500家大中型生產企業之一。遵義二化廠是全國*五倍子系列化工產品生產廠,產品遠銷歐美。董酒廠是全國八大名酒廠家之一,董牌董酒蟬聯四屆國家名酒稱號。全市有100多種產品獲國優、部優、省優產品稱號。其中獲國優金獎的有飛翔牌高錳酸鉀、董牌董酒、董牌董醇、機床控制箱等。
遵義市農村具有“大城市、小郊區、大工業、小農業”的特點,現有耕地7.8萬畝,盛產大米,其中,海龍米極負盛名。蔬菜、水果占有特殊地位,農林、牧、漁協調發展。 近幾年來,遵義市敞開城門,外引內聯成效顯著。外地來遵義市經營和聯營的企業達200多家,經濟技術合作項目近5億元。為進一步加快對外開放,1992年建立了省級開發區——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現稱匯川區)。匯川區以發展輕型汽車、高低壓電器為龍頭產品,以機電制造遵義市是發展中的城市,面對改革開放的大潮,遵義市將根據貴州省“南下、北上、西進、東聯”的開放思路,繼續實施“依托黔北、緊連渝筑、面向三沿、擴大開放”的經濟發展戰略,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中,走好既有較高速度,又有較好效益的發展路子,把遵義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文明富裕的現代化城市。
西電東送:以裝機300萬千瓦,總投資120億元的余慶縣構皮灘電站為標志的“西電東送”南線工程項目,將成為全國電網的支撐性電力基地;習水火電廠、鴨溪火電廠、烏江渡電站(擴機)等“西電東送” 工程的實施,使遵義電力裝機將達到600多萬千瓦。礦產和能源資源豐富,F已探明有60多種礦產,其中錳、硫鐵礦、硅石、鎳、鉬鋇為優勢礦產,儲量居全省或全國領先地位,具有很高的工業開采價值。其中,錳探明儲量近5000萬噸,居全省*位;煤探明儲量66億噸,居貴州省第3位,預計總儲量在193億噸以上。全區可供開發的水能資源為428萬農林牧副業自然資源豐富,遵義市素有“黔北糧倉”之稱,糧食產量大致占全省總量的四分之一。各種家產品占全省比重大致是:糧食25%、茶葉30%、肉類30%、蠶桑30%。煙葉質量優良,是全國四大優質煙區之一。毛竹為全國七大產區之一。楠竹、杜仲、棕片多年來產量居全省之首,烏桕籽占全省五分之三,五倍子占全省二分之一,油桐籽占全省三分之一。竹筍、蘑菇、木耳均為貴州省內主產區。還盛產名貴中藥材。其中杜仲、黃連、天麻、黃柏、吳萸為貴州五大著名藥材,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具有一定優勢, 農業開發前景廣闊。 可持續發展: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頭戲,遵義市正著力建設長江的生態屏障,積極開展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先后實施長防林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工程及100萬畝退耕還竹工程。生態環境大大改善。 市內有森林面積807906公頃,森林覆蓋率37.8%。有畜牧用地面積1100萬畝,約占土地面積的24%。其中,成片草山草坡占41.1%,萬畝及萬畝以上草地有96片,主要分布于道真、務川兩自治縣和正安、習水等縣。 市內有野生和常見的高等植物2009種,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典型,具有植物區系南北過渡性和起源古老性的特點。屬于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銀杉、桫欏、珙桐、金花茶、黑葉猴、白冠長尾雉、大靈貓等共有83種,占全省稀有動植物資源總數的93.3%。
遵義市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受季風影響特別顯著。冬春季節多受北半球移來的寒潮或冷空氣影響,冬季風一般多為東北風或偏東風。遵義受偏東北季風影響時,云層濃密低厚,一到夜間云頂輻射冷卻,常常產生夜雨。如果這時再遇上偏南氣流北上在川黔間與偏北氣流匯合,往往在3300米高空形成一長江切變線,或在近地層形成一云貴準靜上鋒,陰雨綿綿的天氣就更長。4月中旬西南季風北上,陰云密布天氣減少,晴間多云日數增多,溫度顯著上升。由于遵義所處緯度低,日光照射強烈,連晴三夭溫度就可能升至30℃以上。1957年4月曾出現37.6℃高溫。由于夏季風(西南氣流)北上,從孟加拉灣和印度洋席卷而來的水汽大量增加,4月16日前后遵義進入雨季,中到大雨天氣常常出現。當夏季風5~6月移到長江流域與偏北氣流相會時,便形成長江流域的梅雨天氣。遵義市地處長江上游,也同樣會產生降雨量大、降雨次數多的梅雨天氣。夏季風繼續增強,西南氣流繼續北推,遵義市處于純粹的西南季風控制下,梅雨天氣便開始結束,進入連晴高溫少雨的干旱天氣。9月中旬夏季風逐漸減弱南退,冬季風逐漸增強南下,持續的秋雨天氣便開始在遵義出現。以后冬季風基本控制遵義時,又轉入云低陰沉的多小雨天氣。遵義市地處低緯,從西伯利亞南下的冷空氣到達遵義已大大減弱變性,所以在冬季1月最冷時期極端*氣溫只有-7.1℃(197年1月),比同一緯度的芷江高0.2度。而在夏季又常受西南季風影響,歷年較熱時期極端*氣溫也只有38.7℃ (195年8月),比鄰近的重慶市40.4℃低1.7℃。遵義市年平均氣溫15.1℃,比昆明市高0.6℃。因此遵義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豐沛,氣候宜人。
遵義俗稱黔北,扼川黔渝交通要沖,為川黔渝門戶,有鐵路、公路呈南北向貫穿全市中部,距省會貴陽 154公里,離重慶市 300多公里,從赤水市乘船沿赤水河而下進入長江僅6O公里,遵義旅游區是大西南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川渝黔金三角旅游區的重點景區,也是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熱點中的生態旅游的理想王國。
遵義山川秀麗,風光獨特,尤以山、水、林、洞為主要特色。這里有一個*風景名勝區和四個省級風景名勝區,近千處文物點。如被稱為“西南古代雕刻藝術寶庫”的楊粲墓、被譽為“生物活化石”的*桫欏自然保護區、“神州又一奇觀”赤水十丈洞瀑布等,真可謂處處有佳境,步步有名勝。
遵義會議會址
位于遵義老城子尹路96號,原系國民黨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邸。這幢磚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建于本世紀30年代初,是當時遵義城里首屈一指的宏偉建筑,高墻垂門,巍巍峨峨。1935年1月初,紅軍長征到達遵義后,這里是紅軍總司令部駐地。1月15日至17日,著名的遵義會議(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就在主樓樓上原房主的小客廳舉行。會議室呈長方形,面積27平方米,室內陳設,基本上是當年開會時的原貌。會址大門臨街,大門正中高懸巨匾,毛澤東1964年手書“遵義會議會址”六個大字,蒼勁有力,金碧輝煌。遵義會議否定了從第四次反圍剿以來,以博古為首的三人團的軍事路線,成立了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負責長征中的軍事指揮工作。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千瀑之鄉
赤水縣由于有豐富的水源和跌巖地形,形成了無數大大小小的瀑布。被人譽為“千瀑之鄉”。最壯觀的,當推十丈洞大瀑布。赤水十丈洞瀑布群位于赤水縣城東南38公里處,為*風景名勝區。這里風光綺麗,是貴州又一大型瀑布風景區。景區內以瀑布群、竹海、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觀為主體,被譽為“千瀑之市”、“丹霞之冠”,蜚聲中外。這里保存有大面積的常綠葉帶和虎、豹、獐、熊、獼猴、蘇斗羚等多種珍稀動物,在林中隨處可見有著“活化石”之稱的珍稀植物桫欏樹。
四洞溝瀑布群
位于貴州省赤水市大同鎮境內。離赤水城17公里,距大同鎮5公里,在景區4公里的河道上,均分布的4幅情神各異的瀑布,兩旁溝谷近20個山澗流泉,飛珠展玉,河谷萬竹擁溪,奇石峰俊,奇花異草,形成一個儀態萬千的瀑布群落。
婁山關
又名婁關、太平關,是大婁山脈的主峰,海撥1576米,南距遵義市50公里,在遵義、桐梓兩縣的交界處。北距巴蜀,南扼黔桂,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為黔北咽喉,是兵家必爭之地。1935年2月,一、三軍團攻下婁山關,取得紅軍長征以來的*次大勝利,為遵義戰役揭開了序幕。2月26日下午,毛澤東策馬經過婁山關,后又寫出了千古不朽的詞章《憶秦娥?婁山關》。
夜郎城址
位于現在的夜郎壩,夜郎壩是個山巒四圍的小盆地,盆地西面山坡臺地上有條小街,住著100多戶人家,人稱夜郎壩場。 夜郎城內的人文景觀比較豐富,唐代大詩人李白曾被流放到這里,留下了眾多詩句。人們為了紀念他,還為他立碑和衣冠墓,F在夜郎壩場周圍的許多古跡,如“太白住宅”、“太白書院”、“太白泉”等,都是由此而來的。
烏江渡景區
烏江是貴州*大河,發源于威寧草海,由西向東橫貫黔東北后匯入長江。有烏江關、虎跳峽、鷹愁峽等險峻峽谷,兩岸碧峰聳峙,有眾多奇特的山體、峰叢、怪石、穿洞、飛瀑,形成烏江沿岸七峽六十景。 沿著烏江驅船而行,土木吊腳樓、千年古鎮、青石老街、古巷、歷史文化遺跡處處可見,詩情畫意的山水韻味隨處可尋。淇灘鎮民族歷史文化村寨,就坐落在沿河南端15公里處的烏江東岸。
橋雅天池景區
位于遵義縣馬家灣,距離市中心12公里,有“郡之西湖”的美稱。以前,這里是官府士紳的游覽地,又稱“大水田”。 湖區面積640畝,周長5公里,群山分圍,山中有湖,湖中有山。
丙安古鎮丙安是個典型的川南黔北交界的古老場鎮,處在川南入黔的古道上,距赤水市區12公里。 從明清時代起,這里就是上下客商歇息之地,因而丙安場上客棧、飯店、茶館比比皆是,吊腳樓三至五層不等,蔚為壯觀。鎮上居民大多以此為業。古鎮只有一條狹窄的石板街,長約400米,從古至今,一直就是周圍幾個村寨商品交易的重要場市。 由于至今只有一條水路可到城堡腳下,少了外界的紛擾,整個市場基本保持了明清以來赤水河谷的古城堡原貌。遵義其他主要旅游景點:紅石野谷赤水十丈洞瀑布群·遵義會議會址·鹽津大峽谷·鳳凰山·遵義醫學院·赤水竹海森林公園·遵義會議遺址·赤水丹霞·烏江渡景區·婁山關·白云寺·紅軍烈士陵園·遵義師范學院·四洞溝景區·海龍囤遺址·橋雅天池·夜郎城址·桫欏王國·丙安古鎮·湘山寺·鹽津河溫泉·赤水風景名勝區·水晶溫泉·三岔河景區 ·懷陽洞溶洞群 ·張公祠·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葫市摩崖造像 ·政治部舊址·楊粲墓·陳公祠·習水自然保護區。
*旅游時間
遵義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濕潤地區,同貴州省的大部分地區一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在13℃-18℃,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溫暖濕潤的氣候,使得遵義一年四季皆可游覽,其氣候資源的旅游適宜性為全國少見。遵義旅游的主要景區是赤水,這里的氣溫七八月比較炎熱一些,但赤水的主要景點如十丈洞瀑布、四洞溝景區、竹海等,都具有遮天蔽日的樹陰,足以抵擋炎熱。同樣,由于地處云貴高原,并且氣候多變,防曬用品和雨具是遵義之行必須準備的。
貴州茅臺酒
產于仁懷市茅臺鎮,是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齊名的三大蒸餾名酒之一,是大曲醬香型白酒的鼻祖。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用高粱和小麥作原料,再加上當地的優質礦泉水,運用傳統獨特的工藝釀制而成,經過8次下曲、7次蒸餾、9次發酵,并經過長期窖藏而成,整套工藝長達8個月之久,一般要窖藏5年后才能成為出廠的成品。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獎狀。建國后,茅臺酒又多次獲獎,遠銷世界各地,被譽為世界名酒、“祖國之光”。被尊為“國酒”。他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綿、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點,人們把茅臺酒獨有的香味稱為“茅香”,是我國醬香型風格最完美的典型。從1915年以來先后十四次榮獲國際金獎,蟬聯歷屆國家名酒評比金獎,暢銷世界各地。從此貴州茅臺酒聞名中外,譽滿全球。在**、二、三、四全國評酒會上被評為家名酒,并榮獲金盾獎章。
遵義市轄2個市轄區、8個縣、2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
遵義市,面積30763平方千米,人口723萬人(2004年)。
紅花崗區,面積 595平方千米,人口 50萬。郵政編碼563000。區人民政府駐新華路。
匯川區,面積 709平方千米,人口 32萬。郵政編碼563000。區人民政府駐南京路。
赤水市,面積1801平方千米,人口 30萬。郵政編碼564700。市人民政府駐人民街。
仁懷市,面積1788平方千米,人口 60萬。郵政編碼564500。市人民政府駐中樞街道。
遵義縣,面積4104平方千米,人口115萬。郵政編碼563100?h人民政府駐南白鎮。
桐梓縣,面積3190平方千米,人口 66萬。郵政編碼563200?h人民政府駐婁山關鎮。
綏陽縣,面積2566平方千米,人口 51萬。郵政編碼563300?h人民政府駐洋川鎮。
正安縣,面積2595平方千米,人口 59萬。郵政編碼563400?h人民政府駐鳳儀鎮。
鳳岡縣,面積1883平方千米,人口 42萬。郵政編碼564200?h人民政府駐龍泉鎮。
湄潭縣,面積1845平方千米,人口 47萬。郵政編碼564100?h人民政府駐湄江鎮。
余慶縣,面積1630平方千米,人口 28萬。郵政編碼564400?h人民政府駐白泥鎮。
習水縣,面積3128平方千米,人口 67萬。郵政編碼564600?h人民政府駐東皇鎮。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面積2156平方千米 人口32萬 郵政編碼5635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玉溪鎮。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面積2773平方千米 人口43萬 郵政編碼5643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都濡鎮。
仡佬年(農歷三月初三)
農歷三月初三是仡佬族的春節,屆時要準備雞、酒、肉、飯等敬奉山神或土地,認為敬了這些神就會保佑平安。供品用過以后,就在山上或寨門前聚食。當地仡佬族人民叫做過年。小知識:仡佬族是貴州歷史最悠久的土著民族,多居住在本省,自稱為貴州“本地人”。人口約5萬多,散居在黔西南和黔北等地。仡佬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很多人都會說漢語、苗語、布依語等。但沒有文字,通用漢文。服飾與漢族及鄰近的少數民族大體相同。
分別在遵義市、仁懷市茅臺鎮、赤水市十丈洞等地舉行;顒觾热葜饕獮閰⒂^遵義酒文化博物館、茅臺酒廠、遵義會議會址、赤水十丈洞瀑布等,而對于嗜酒人士來說,最吸引人的是可遍嘗當地名酒。
近年來,我市通過加強隊伍建設、法制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監管能力不斷增強。目前,我市擁有15個行政管理局、15個現場執法大隊(支隊)、5個網絡環境監測站、一個環境信息中心、一個環境科學研究所的全方位綜合管理體系。中心城區建成5個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3個酸雨監控點,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環境質量自動監控體系,生態與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具體表現在:
---污染防治成效明顯!笆濉币詠,全市共投入治理資金1.2億元,完成了142個限期治理項目。工業污染物排
(一)主骨架交通網絡
1、西南地區主骨架交通網絡。國家高速公路網采用放射線與縱橫網格相結合的布局形態,構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橫連東西、縱貫南北的公路交通大通道,包括7條首都放射線、9條南北縱向線和18條東西橫向線,總規模大約為8萬5千公里,簡稱為“7918網”。其中涉及西南地區的項目有:首都放射線中的M4線(即京昆高速,北京經成都至昆明)、M5線(即京藏高速,北京至拉薩),南北縱向線中的M41線(即包茂高速,包頭經重慶至茂名)、M45線(即蘭海高速,蘭州經重慶、遵義、貴陽至?冢、M51線(即渝昆線,重慶至昆明)。東西橫向線中的M50線(即滬蓉高速,上海至成都)、M52線(即滬渝高速,上海至重慶)、M56線(即杭瑞高速,杭州經遵義至瑞麗)、M60線(即滬昆高速,上海經貴陽至昆明)、M70線(即廈蓉高速,廈門經貴陽至成都)、M72線(即汕昆高速,汕頭至昆明)、M76線(即廣昆高速,廣州至昆明)。
2、遵義市主骨架交通網絡
我市主骨架路網規劃為“四縱三橫三聯二環”,總規模約343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02公里,一、二級公路2535公里。該規劃實現后,將形成縣縣通高速或高等級公路,遵義市中心城區到縣(市)3小時、縣到縣6小時的交通經濟圈,基本滿足我市小康建設要求。
(1)四縱:由遵義縣白臘坎起,經仁懷中樞、茅臺、習水習酒鎮、土城進入赤水元厚,止于赤水市,全長230千米;由遵義縣的核桃箐起,經烏江、南白、忠莊、桐梓縣城至崇溪河進入重慶市綦江縣,全長179千米;由黔南甕安鯉魚塘入境,經團溪、蝦子、綏陽、正安、道真至安家山入重慶南川市,全長305千米;由施秉與余慶交界的磨秧入境,經龍溪、進化、鳳岡縣城、務川縣城、浞水至塘口進入重慶彭水接G319國道,全長339千米。
(2)三橫:從四川古藺與習水交界的太平渡入境,經習水縣城、平源、新站(連接崇遵高速公路)、灣塘、芭蕉、碧峰、道真、浞水至務川茅天出境,入銅仁地區沿河縣烏江龔灘渡口全長437千米;從四川古藺與仁懷市交界的石碑坳入境,經茅臺、山盆、桐梓、寬闊、正安、務川縣城至務川石朝進入銅仁德江縣連接國道G326,全長439千米;從金沙縣與遵義縣交界處的外寨入境,經鴨溪、紅花崗、湄潭、鳳岡縣城至煎茶進入德江,全長208千米。
(3)三聯:由鳳岡與思南交界處的星竹經花坪、綏陽場、新建至正安縣謝壩經綏陽縣坪樂、石浪關、青杠塘、太白進入桐梓縣黃蓮止于松坎與GO50高速公路連接,全長261千米;由匯川區的高坪經遵義縣混子、芝麻至仁懷市喜頭、大壩至習水縣二郎止于草蓮壩與一橫連接,全長196千米;由湄潭縣與甕安交界的山窩凼經茅坪高臺、黃家壩、魚泉、馬山至正安縣謝壩、流渡止于新模與二橫連接,全長181千米。
(4)二環:由匯川區高坪經紅花崗區新蒲、深溪至遵義縣的樂理、進入紅花崗區巷口、金鼎山止于匯川區高坪,形成遵義城區一環,全長120千米;由匯川區泗渡經綏陽縣蒲場,至遵義縣新舟、蝦子、龍坪、南白、鴨溪、毛石進入匯川區泗渡,形成遵義城區二環高等級公路,全長217千米。
(二)實施通暢工程的情況
自2003年國家實施通暢、通達工程以來,全市共實施通暢、通達工程項目6445.3公里、總投資184058.6萬元。其中縣際公路項目14個1000公里,投資達69085萬元;通鄉油路1772.5公里,投資達70900萬元;通村公路3672.8公里,投資達44073.6萬元。其中縣際公路已完工6個289公里;通鄉油路已完工357公里,通村公路2456公里。2005年正在實施的項目進展情況如下:
1、縣際公路進展情況。2005年掃尾工程項目3個:S303桐梓至正安公路,道真至武隆公路,施秉至余慶公路。2005年續建和新建縣際公路項目6個:鳳岡至石阡公路(鳳岡段),務川至彭水公路(務川段),道真至德江公路(遵義段),赤水至合江公路(貴州段),習水長環至江津東勝公路(貴州段),湄潭至正安公路。
2、通鄉油路項目進展情況。2005年全市下達各縣、區(市)通鄉油路建設項目33個772.5公里,續建2004年通鄉油路項目36個878.3公里。截至7月,累計完成投資11735萬元,總體形象進度38%。
3、通村公路項目進展情況。2005年全市下達各縣、區(市)通村公路項目216個1891.8公里。截至7月,累計完成投資11502萬元,總體形象進度45%。
(一)資源情況
根據國家《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2003年)的標準,全國旅游資源分為8個主類、31個亞類,共155個基
(一)資源情況
---水能資源。市內河流均屬長江流域,以大婁山脈為分水嶺,把全市河流分為烏江、赤水河和綦江三大水系。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325.06萬千瓦,可開發水能資源606.82萬千瓦。
---煤炭資源。煤炭資源總貯存量在全省僅次于六盤水市和畢節地區。全市在1500米深度以上的煤炭資源總貯存量在260億噸以上,已探明儲量50.4億噸。
---其它能源資源。我市擁有豐富的薪材、沼氣、天然氣、太陽能等資源,可利用量折合標煤405萬噸。